Wednesday, 7 April 2010

Week 6: Returning from London! (1/2)

       從倫敦回來了!將近十天的時間,放縱自己和好友Jo漫遊在倫敦的大街隨意走走逛逛,好像身心都獲得舒解,大開眼界!原來,倫敦並不如我小時候想像的這麼樣優雅、美麗。相反的,我很驚訝市中心的街道竟不如台北,人行道四處可見隨地亂丟的口香糖、紙屑;路上的住家門外擺放的垃圾桶(英國人管它叫'bin'),很多都已滿出來,也沒有排放整齊,而且門前的庭園好多都是雜草叢生,沒有經過整理。倫敦一區,既然是市中心,沿路熙熙攘攘當然不奇怪,但這兒人們散發的氣息特殊,多半帶點冷色調的'酷',個個置身在自己的世界裡,自戀,又匆忙。

       倫敦與南安暜敦僅僅只有兩個小時的火車路程,人們的言行舉止竟差這麼多,真讓人難以置信! 在南安暜敦,幾乎所有的商家:便利商店收銀員、銀行行員、學生中心的服務人員、接電話的人,我的室友,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非常有耐性。他們從來不會讓人感到一絲不耐煩,即使我用了很多零錢在便利商店買東西、即便我向銀行行員問了許多看似很笨的問題,剛開始,我猜測這可能和他們從小習慣於"排隊"(wait in a queue) 有關,但現在我又困惑了。因為倫敦的人不也從小排隊長大嗎?

       不該以偏概全,但你很難不從一些生活小經驗當中去形塑一個地方給你的印象。頭幾天因為幾個小事件,"倫敦"在我心目中的美麗形象可說嚴重瓦解,好在後來因為英國朋友歐文(Owen)邀請我去他家玩,接觸到了倫敦西北近郊而發現不一樣的面貌,才又對它改觀。只能說不同地方的街景、人們的行為舉止,都天差地遠!

      有天和Jo去爵士樂酒吧聽Jazz,離開時半夜三點,由於已沒地下鐵可坐,我們便搭24小時的巴士回家。一路上乘客很多,車箱裡人與人的距離大概比探戈舞伴之間的空隙還要近吧 ,有座位的人有的閉目養神、有的聽隨身聽,但整台巴士非常吵鬧,空氣很不新鮮。一會兒,司機停在某站,巴士車腹的門開了,兩三位擠上了車,後面一位微胖體型的中年男子擠不進來,但他始終不放棄,硬是站在兩扇門中間,任它們攻擊他身上那件有彈性的大厚夾克四五次:關門、夾了、再打開;關門、又夾到、再打開;關門、再夾、我再開... 就這樣,車上的人等啊等,等到有人覺得好笑忍不住笑了,有人不耐煩對他罵上了幾句,他才沒好氣的退步離開。又過了一會,車子經過另一個站牌,好多人在等車,司機因為車上已經塞滿了人,緩緩駛過並對外頭的人喊: "sold out" 車票賣光了,不過等車的一位年輕人不甘心,衝上來拍司機旁的車門示意叫他打開,司機繼續往前開,於是他一面大力拍,一面粗言粗語大罵髒話。司機加快速度,對他吼:sold out!sold out!對方拍更大力,罵的更大聲了,深怕司機聽不到似的,當晚我站的位置剛好就在公車前方車門的旁邊,那一幕離我好近,真是嚇到了!

      還有一次,我和Jo不知是走在倫敦古城還是哪裡,四周都是歐洲來的觀光客,一位腳踏車騎士忽然從後面往我們的方向騎過來(應該說是用衝的),只見前面都是人,他閃也不閃,也不減速,反倒一路持續往前殺,伴隨那句嘹亮隨風飄遠的"Fuck off~~~~~!" 消失在觀光人海之中。我跟Jo相視了一下,搖搖頭,雖然不知這位小伙子是不是英國本地人,不過我們都為倫敦美麗的建築景觀感到可惜,這讓我想起另外一個也是不太好的經驗。復活節期間我們兩個為了能買到正常價錢的票去聽音樂劇,到處問了好幾家售票窗口,一位金髮碧眼的票口服務員真是誇張到一個極點,對她詢問票價,正眼連看也不看我們一眼,一面修著指甲,口裡小聲念了一個數字,接著又打開包包,做她的事情,同時一樣看也不看我們一眼,擺出一副人們有求於她她便高高在上的姿態,非常傲慢、讓人很不舒服。

       當然,不能因為上述這些不愉快的小事就隨意把英國人跟傲慢無理劃上等號,不過,我們確實發現倫敦市區這兒服務業相對(於我們去過的其他國家或台灣)上,實在令人失望,我們也注意到在這兒兜售小吃的那些親切小販,幾乎都不是英國本地人。

       但前面那些不好的經驗,一直強調是發生在倫敦市區也是有原因的。後來幾天因為英國朋友歐文的關係,讓我見識到了非常高雅、漂亮、悠閒、又舒服的倫敦近郊和非常親切的倫敦人(Londoners),那兒就跟市區非常不同了,別有洞天。我去的地方叫做Harrow on the Hill, 歐文家住在這兒。這邊的住宅非常高級,大大的車庫、寬敞舒適又翠綠的庭院,看了讓人心曠神怡。春天到了,人人家門前的樹木都開出了美麗的花朵。




歐文家庭院

       由於歐文要準備五月吉他獨奏會的宣傳海報,就請我替他拍些帶有美國鄉村味道的照片,因為他非常喜愛Blues, 演奏會的八首曲目也將以Blues為主。所以,歐文爸爸就載我們去Harrow附近漂亮的林地取景,真的很美,像畫一般;事後還順道參觀了維多利亞時期喜歌劇(comic opera)搭檔歌吉伯特與沙利文(Gilbert and Sullivan)故居,現在變成了非常高雅的餐廳,也有現場鋼琴演奏。原來作曲家跟劇作家搭檔合作是可以賺大錢的,幸運的話。




           Gilbert and Sullivan's House



4 comments:

Unknown said...

好漂亮噢!你朋友家比倫敦市區漂亮^^而且拍照技術好好。皇家法院也好漂亮,可以當電影背景了,"雪之城"之類的。貝克街車站的菸斗浮水印好像很紅的感覺,之前是不是你室友還哪裡的牆上也出現過?壁畫都很可愛:)又:你國慶日有去唱國歌噢?

我可以體會南安和倫敦市區/近郊的不一樣感覺,我覺得好像到處都這樣耶,臺灣也是啊,每個地方光是人就不一樣,正常啦正常啦:P大都市的人生活比較緊張。

大英博物館裡面有敦煌的寶貝喔,有空可以去看看,因為中國人都不好好保存,要看只能在國外看了(好加在有些賣到國外,因為留在中國沒賣掉的都已經毀壞了),食物看起來很好吃,我很想念薯條:)

昨天uno老師問我如果要說我最像哪個國家,那會是哪裡?我毫不考慮的說西班牙!因為慵懶又愛吃。老師一臉懷疑說"巴西比較像吧?還是美國?因為你很愛吃垃圾食物!"然後他說"彥婷應該是菲律賓,因為可以一直動來動去很high的樣子。"XD你要不要翻盤?要辯解還有機會!

piantp said...

對啊,歐文家很大..而且裝潢很別緻,真的非常漂亮!謝謝妳啦,照片我也覺得還不錯,可是跟我技術沒關...是Cannon功能太強大了!(大推:Cannon S90) 哈哈我房間的壁畫是一匹中國水墨畫的馬字,我聽說那個福爾摩斯浮水印好像是新的,最近才弄上去的,那條圍巾是誠正國中的家長會送給我的..好像有門路吧!我也嚇了一跳,覺得人在異鄉一定要帶來的啊!

大英博物館館藏真的很豐富,如果要都看完我想要另外再找一個機會專門再去看!
我看到所上宣傳的演講, 那位Dave Nicholls先生是我上搖滾歷史課的阿伯老師耶!他很可愛的!而且很幽默~!好棒喔,居然有安排他演講!台大圖書管好像也有他的著作,長劍網誌上有提到~

Uno老師還記得我喔,...真感動XD!! 不過可以不要菲律賓嗎..我要再過動一點的!墨西哥好了!

Unknown said...

Uno老師記性超好的啊:P 不過好像是因為我們在講這個之前他在講Hiromi然後我就說彥廷說那是他聽過最感動的音樂會.....blablabla,就講到你了XD

墨西哥XD 墨西哥好像滿慵懶的感覺啊,然後很多人偷渡去美國,菲律賓人至少學歷高(至少菲傭的學歷都嚇死人的,要不是他們國家破產><)又很勤快!

下週南安很多老師要來的樣子,他們要開音樂會好像,順面來談合作計畫吧!....不過你也知道碩三和所上市情不太熟所以我也不太清楚^^""(台大圖書館也有uno的CD:P)

piantp said...

矮油~我很容易滿足的啦!一場音樂會只要有感動到我的點都我都馬驚歎很久...!XD Hiromi的就是他技巧精準到不行啊!如果我小喇叭吹奏的他一半精準就好了....!4/14那場音樂會感覺會很盛大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