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29 March 2010

Week 5: Jazz History Class! (1/2)

        一個月過去了!不過到今天,學校仍是最棒的部份!太多東西值得分享,只能說目前為止還沒任何行程能比上學更令我開心!(等會我要去倫敦遊玩—從鄉巴佬邁入大都會等級!或許回來後心中的排名會有所改變吧XD) 好,出發前最後一Po,來聊聊南安的爵士樂歷史課吧!

        授課老師叫Tom Irvine,他正好是我在英國期間負責「照顧」我的Tutor,抵英第二天,我就跑去他辦公室跟他聊天了。內容當然是和他聊聊來英國以後想要做哪些事、完成什麼計畫。我告訴他我在台灣剛完成碩士論文的大綱,主題是關於爵士樂當中亞洲Global Fusion的現象,他便好奇地問我選了哪些材料作為討論對象。跟我小聊過的人可能都大概知道我碩論的研究對象是日本的秋吉敏子、越南裔法國吉他手阮黎、亞美尼亞鋼琴奇才迪格蘭哈瑪斯、以及台灣的絲竹空爵士樂團;當我提到絲竹空,Tom忽然面露新奇的從沙發上坐起來。

      「Sizhukong?」他起身走到電腦前打開爵士樂歷史的授課網頁,問道:「Is the group you're doing.... the same group as THIS?」


      
        看到這畫面的當下,我心中感覺還真是說不出的...奇妙。

        原來,Tom老師在他的爵士樂歷史課上,原本希望能對同學介紹一些中國的爵士樂,可是上網查Chinese Jazz後發現可以找到的資料少之又少,於是改以Taiwanese Jazz來搜尋,搜尋結果第一個秀出來的就是台灣的絲竹空爵士樂團。聽到這消息,內心真是說不出的開心與驕傲。面對如此的因緣巧合,一時間不知該說甚麼,直對著電腦畫面忍不住驚呼:「Yes! Yes! 絲竹空 it is!!」Tom聽了整個喜出望外,立刻呼應我那過度興奮的驚呼,說:「Oh great! Excellent!So you are an expert about them, that's awesome! Why don't you come to our Jazz History class next week and tell us about Taiwanese jazz? The students will be happy to know more!」

       「... 」

        聽到這句話的當下,我的心中真是(繼續的)有種說不出的...奇妙,當然也加上緊張。面對大大的陌生環境,我這樣一個才接觸爵士樂兩年多的業餘爵士樂學生,要對人家講關於台灣的爵士樂,是可以講出什麼鬼東西來呢?想到這裡就不禁憂慮起來,回家翻行李竟發現事先準備的田野錄影全部都沒有帶到(我在搞甚麼!?)只剩一個禮拜的時間,請爸媽幫忙寄過來也來不及,只好趕快復習一下之前碩一做過的一些田野,還有後來音樂分析課的期末報告,仔細再想一想出國前撰寫論文大綱時的一些初步想法還有研究成果(其實哪裡有甚麼成果?真是羞愧...)

        總之,就在自己嚇自己的莫名壓力裡掙扎了一個禮拜,後來我果然到了爵士樂歷史課堂上,分享身為一個 'jazz diaspora' 在台灣成長的爵士樂體驗。呼,還好,現場狀況根本沒有我想像中的那麼正式,實際場面不過是跟Tom在課堂上聊天給同學們看罷了(而且還重複了兩次,好像電視talk show重播),滿輕鬆愉快的。

        我很喜歡跟這些大學部的年輕人們接觸,因為他們抱著新鮮又好奇的眼光注視眼前這位亞洲人,每當我吃螺絲或是聽不懂Tom老師說的話時,他們會很有反應的大笑,讓我非常開心,因為他們的笑不會讓我覺得被取笑,而是親切又自然的參與著我與老師的談話,讓我清楚感覺到這群充滿活力的人對眼前這位外國人和她口裡的陌生事物充滿問號。      

         爵士樂歷史,這門課開給大學部,照理應該要像Tom所描述的對我來說太淺,然而事實卻不然,反之這種程度似乎才是最能切合我需求的東西。因為我對爵士樂的了解並不深,還處在摸索的階段,加上學術的文獻我都沒有好好認真仔細的鑽研過,所以相反的,正因此門對象針對大學生,課堂指定閱讀都不會太難,我反而比較容易跟上大家的腳步;它們多半是屬於比較縱覽式、整理性的學術篇章,之前上英語教材教法時有上到兩種學習方式,我分析過自己的學習歷程比較是偏向'Top-down',而不是'Bottom-up',就是寧可先了解一個領域全體的面貌,也不喜容忍自己身在一個專門的小泡泡裡卻不知座落在汪洋大海的哪一個角落。總之,這門課我真的非常喜歡,深入淺出,正合胃口啊!

2 comments:

Unknown said...

看見有中文文章很開心啊:P:P:P

我喜歡你最後一段的結論,對呀對呀!所以我一直覺得像是田野調查或是扎根理論真的很有必要性。如果學者做研究只知道critical thinking,但是連要研究的對象都不了解,那不就像現在很多記者看看ptt就可以寫成一篇一篇的報導了嗎?^^"" 在驕傲地下結論或質疑別人之前,還是要先謙卑地學習啊。

可以上大學部的課好開心喔:D

piantp said...

哎呀哎呀俐晴~~!看到妳的留言好高興喔!我從倫敦回來了,回來後再讀一遍自己的這篇文章發現臨行前寫的太匆忙了不是很滿意,就補了一點東西讓它完整,改好發現妳的留言真的非常開心*^^*謝謝妳耶!

一開始寫英文一方面也有想過要練習表達,一方面其實是受限於Tom老師希望我能有英文中文夾雜的書寫...不過我總覺得英文畢竟不是我的母語,很難輕鬆自在的抒發自己的想法!希望妳能繼續和我分享:)

妳說的沒錯!上大學部的課好開心喔!等我回台灣,我想旁聽好多台大的課,嗚嗚,時間過好快,台大四年就快要被我用掉了四分之三。> <